1. 安岳縣旅游局領導班子
高塘村是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乾龍鎮(zhèn)下轄的行政村,城鄉(xiāng)分類代碼為220,為村莊。區(qū)劃代碼為512021132202,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512021。郵政編碼為641300,長途電話區(qū)號為0832 ,車牌號碼為川M。高塘村與四火村、永定村、南泉村、響水村、彭埝村、雙鈴村、魚山村、太星村、罐子河村、新立村、大寺村、鐵門村、佛洞村、文筆村相鄰。
高塘村附近有安岳石刻·圓覺洞景區(qū)、寶森農(nóng)林旅游區(qū)、魅力檸海景區(qū)、悅緣花谷景區(qū)、安岳石窟等旅游景點,有安岳檸檬、通賢柚、安岳咸肉、伍堡紅花藕、安岳米卷等特產(chǎn)。
2. 安岳縣旅游局領導班子名單
安岳縣好玩的地方有:
1、臥佛院
臥佛院位于安岳縣八廟鄉(xiāng)臥佛溝。距安岳縣縣城北40公里,八廟鄉(xiāng)場鎮(zhèn)5公里;臥佛院在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米的崖壁上,其造像區(qū)長達865米,龕窟142個。有石刻造像1613尊,石刻佛經(jīng)15窟。
2、毗盧洞
毗盧洞位于安岳縣城東南的石羊鎮(zhèn)赤云片區(qū)油坪村塔子山上,距縣城45公里。是毗盧洞、幽居洞、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,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,碑刻題記32處。
3、圓覺洞
圓覺洞位于安岳縣岳陽鎮(zhèn)金花村云居山上,距縣城東南1公里,始于唐代,盛于五代、北宋,因有北宋時期開鑿石洞雕刻十二圓覺而得名,是集石刻文化、自然景觀、科普教育、游客接待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旅游區(qū)。
4、千佛寨
千佛寨位于安岳縣城西北2.5公里的大云山上,因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巖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。唐代名“棲巖寺”,清代康熙年間更名“千佛寺”。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,千百年滄桑,幾經(jīng)興廢,至1974年,一精神病患者又將僅存的大雄寶殿付之一炬。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幾千尊造像,故群眾又稱它為千佛寨。
5、華嚴洞
華嚴洞,因內(nèi)刻“華嚴三圣”而得名。洞高6.2米,寬11.1米,深11.3米,窟正面呈矩形。華嚴洞造像,以密宗為主,是釋、道、儒同窟造像,題材達39種。是北宋石刻藝術精品,是安岳石刻旅游區(qū)造像窟中最大的、保存較完好的洞窟。
6、茗山寺
茗山寺,又名虎頭寺,該寺位于安岳縣頂新鄉(xiāng)民樂村的虎頭山巔,距安岳縣城60公里,因“唐道佛骨禪宗更播于名山”造寺得名,該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間而盛于北宋。是集石刻文化、登山觀景、求知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(qū)。
7、木門寺
木門寺位于安岳縣石鼓鄉(xiāng)木門村清泉山麓,距安岳縣城北20公里,八廟鄉(xiāng)臥佛院4公里。始建于明洪熙元年(1425),是集古建筑景區(qū)和自然風景為一體的旅游區(qū)。
8、玄妙觀
玄妙觀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鴛大鎮(zhèn)白羊山麓,距安岳縣城20公里,鴛大鎮(zhèn)5公里。玄妙觀開創(chuàng)于唐代,玄妙觀是中國道教造像勝地,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狀的平頂巨石周圍,前后各長約10米,左右長約6米,高約5米,頂平。四面立壁鑿為造像龕、大小龕窟達79個,石刻造像1293尊,全為唐代的精美雕刻。
9、孔雀洞
孔雀洞位于安岳縣雙龍街鄉(xiāng)孔雀村孔雀寺巖壁間,與茗山寺景區(qū)相鄰,距縣城60公里。明代隆慶四年(公元1750年)僧崇智在此建寺。因先人刻有孔雀明王,故命名為孔雀寺。其洞依巖而鑿,高4.7米,寬4.3米,進深2.7米。
3. 安岳縣局領導名單
李白 [唐]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,飲中八仙,唐詩四大家,唐朝詩人,仙宗十友 (701~762)
詩仙李白(701年2月8日-762年12月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、謫仙人,別名李十二,唐代詩人,與杜甫并稱為“李杜”。李白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,代表作有《靜夜思》、《將進酒》、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等;創(chuàng)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、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。李白的樂府、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;風格豪邁奔放,清新飄逸,想象豐富,意境奇妙,語言奇妙,浪漫主義,立意清晰。關于李白之死,歷來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??傮w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:其一是醉死,其二是病死,其三是溺死。人物生平早年天才長安元年(701年),李白生。字太白。其生地尚無確說。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。
大禹 [夏] 夏朝開國君王
禹,姓姒,名文命 (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),字(高)密。史稱大禹、帝禹,為夏后氏首領、夏朝開國君王。禹是黃帝的玄孫、顓頊的孫子 (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)。其父名鯀,被帝堯封于崇,為伯爵,世稱“崇伯鯀”或“崇伯”,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。相傳,禹治理黃河有功 ,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。在諸侯的擁戴下,禹王正式即位,以陽城為都城,一說以平陽為都城(或在安邑或在晉陽) ,國號夏。并分封丹朱于唐,分封商均于虞。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,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。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、舜齊名的賢圣帝王,他最卓著的功績,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。
柳棠 [唐]
生卒年不詳。梓州(今四川三臺)人。與裴休友善。文宗開成二年(837),休薦登進士第。后歸梓州,頗游狎邪。性狂縱倨傲,以詩譏東川節(jié)度使楊汝士。汝士大怒,以書責其座主高鍇,棠懼,遂往劍州。后參越巂軍事,夭卒。事跡散見《云溪友議》卷中、《唐摭言》卷一三、《唐詩紀事》卷五八。棠才思敏速,善詩?!度圃姟反嬖?首。東川處士柳全節(jié),習百家之言,衣華陽鶴氅,或呼為柳尊師,又曰柳百經(jīng)也。有子棠應進士舉,才思優(yōu)贍,見者奇之。龐嚴舍人睠眄諸歌姬,方戲于階,問:墻頭何人也?曰:柳秀才也。遽命姬者飾妝,召柳秀才對觀之。龐公曰:恐墻上遠見,不得分明,因請細而觀矚。棠深恥之。
王渙 [漢] (?~105)
東漢京師洛陽,是達官貴人、皇親國戚集中的地方,歷來是難治之地。洛陽縣作為管理京城的地方機構,級別低但責任重,若非具有非凡魄力的縣令,很難有所作為。但京師這個人人犯難的位置上,卻留下了兩位名人,一個是東漢初期的強項令董宣,另一個就是“神算”王渙。王渙(?年—105年),字稚子,東漢廣漢郡郪縣(今四川三臺)人,其父王順曾任安定郡太守。青年時期的王渙,其實是個紈袴子弟,他性情乖張,不受約束,常打架斗毆,甚至與一些不良子弟-。后來,王渙浪子回頭,改惡從善,專心于墳典,鉆研歷代律令。后來,王渙于廣漢太守陳寵屬下任功曹。他忠于職守,辦事雷厲風行,對違法的土豪劣紳。
哀章 [漢] (?~23)
哀章(?—23年)梓潼人,西漢末年太學生,后為新朝時期王莽幸臣。王莽死后,他和太師王匡共降更始政權,皆被殺。西漢末期,哀章是在太學讀書的學生。當他看到王莽做了攝皇帝后,把符瑞視若神明,遲早要做真的皇帝,于是他決心來一次政治冒險。他偷偷做了兩檢銅匱,一檢上寫著“天帝行璽金匱圖”,另一檢上寫著“赤帝行璽某傳予皇帝金策書”,金策書中明確寫著劉邦將皇位傳予王莽,元后應該尊承天命將帝位授予王莽。還寫著王莽登基后,應該授予哀章何種官職。哀章獻符瑞的事件是王莽計劃外的,他聽說后滿臉詫異,尋思這個哀章何許人也啊?我未曾指使他獻符瑞?。恳幌伦?,王莽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。
王崇 [漢] (220~?)
王崇(約公元220年-?),字幼遠,廣漢郪人。東漢將作大匠王堂后裔。祖父王商,字文表,州牧劉璋時擔任蜀郡太守,有懿德高名,名在《耆舊傳》。父王彭,字仲,官至蜀漢巴郡太守。王崇兄弟四人,年輕時并有令望,名聞益州。崇博聞廣識,學識淵博,性格高雅廣弘,被稱為貞士。蜀漢時,王崇官至東觀郎,負責國史修撰,校定文字。蜀漢亡后,被梁州征辟為別駕從事,又另外舉薦他為秀才,升遷為尚書郎。王崇與蜀漢名臣壽良、李宓、陳壽、李驤、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陽,被稱為是梁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。壽良、李宓、陳壽、李驤、杜烈五人雖然交情甚好但最終都疏遠陌生了,只有王崇一人憑著寬厚和順的性格。
嚴震 [唐] (724~799)
嚴震(724~799年),字遐聞,梓州鹽亭(今四川鹽亭縣)人。安史之亂時,以家財助唐軍,被授州長史。嚴武鎮(zhèn)西川,署為押衙。后山南西道節(jié)度使,奏為鳳州(治今陜西鳳縣)刺史,以母喪罷歸,復起本官,充興、鳳兩州團練使。在任為政清廉,興利除害,四方稱頌。建中年間(780~783),劍南黜陟使奏報嚴震的政績?yōu)樯侥系谝?,朝廷封他為鄖國公。他在鳳州14年,“號稱清嚴,遠邇咨美?!边w為山南西道節(jié)度使(治所在今陜西漢中市)。朱泚反于京師,德宗皇帝逃亡奉天,又欲往山南,嚴震馳表奉迎,又派兵接應德宗從駱谷道入山南。被加檢校戶部尚書,馮翊郡王。時梁州(治今陜西漢中市)尚為刀耕火。
嫘祖 [上古]
一作累祖,為西陵氏之女,黃帝正妻。傳說中說她是中原養(yǎng)蠶制絲方法的創(chuàng)造者,據(jù)《隋書·禮儀志》記載,北周尊嫘祖“先蠶”(即始蠶之神)。《通鑒外紀》記載:“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,始教民育蠶,治絲蘿以供衣服?!彼c黃帝所生之子昌意是有虞氏及夏的祖先;另一個兒子玄囂,則是商人與周人的祖先。嫘祖,一作“累祖”。傳為西陵氏之女,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。她生了玄囂,昌意二子。玄囂之子蟜極,之孫為五帝之一的帝嚳;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,生高陽,繼承天下,這就五帝之一的“顓頊帝”?!妒酚洝诽岬近S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,她發(fā)明了養(yǎng)蠶,為“嫘祖始蠶”。
趙蕤 [唐] 唐代杰出的道家與縱橫家 (659~742)
趙蕤 (ruí),字太賓,號東巖子。梓州鹽亭人(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(zhèn)趙家壩人),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四年 ( 公元 659 年 ),卒于唐玄宗天寶元年( 公元742年)。唐代杰出的道家與縱橫家 。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“蜀中二杰”,以“趙蕤術數(shù),李白文章”并稱。趙蕤唐朝道家末枝縱橫家,讀百家書,博于韜略,長于經(jīng)世。由于他出生在大融合、大統(tǒng)一、大團結的“開元盛世”,缺乏戰(zhàn)國時期那種大0,大-、大辯論的政治環(huán)境,加上他視功名如糞土,視富貴如浮云。所以采取了“夫婦隱操,不應辟召”的處世態(tài)度。他自幼好帝王之學,“博學韜衿,長于經(jīng)世”,并且“任俠有氣,善為縱橫學。
賀誠 (1901~1992)
賀誠(1901-1992),名宗霖字潤之。四川省三臺(今射洪縣)縣人。1925年加入中國0。1926年國立北京大學醫(yī)學院畢業(yè)后,被派往廣東國民革命軍中做醫(yī)務工作,參加了北伐戰(zhàn)爭。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,任起義總指揮部軍醫(yī)處處長。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任工農(nóng)革命軍經(jīng)四師軍醫(yī)處處長兼海陸豐后方醫(yī)院院長,0汀連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,軍委總軍醫(yī)處處長,紅軍總醫(yī)院院長兼政治委員,軍委撫恤委員會主任,軍委總衛(wèi)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兼紅軍衛(wèi)生學校校長和政治委員,中華蘇維埃中央0衛(wèi)生局局長,中央縱隊第三梯隊隊長兼政治委員。參加了長征。
文同 [宋] 北宋畫家、詩人 (1018~1079)
文同(1018-1079),字與可,自號“丹淵客”,人稱“石室先生”,梓州永泰縣(今屬綿陽市鹽亭縣)人。西漢蜀郡太守文翁后裔。父祖均以農(nóng)為業(yè),家境貧寒。文同少時賣柴,曾受官差鞭打羞辱,遂決心刻苦攻讀,以后做好官,為民除害。北宋皇祐元年(1049),文同31歲中進士,步入仕途。先后擔任邛州軍事判官、攝蒲江和大邑縣令、靜難軍(今陜西彬縣)節(jié)度判官、判尚書職方、太常丞秘閣校理、邛州通判、漢州(今廣漢市)通判、普州(今安岳縣)知州、陵州(今仁壽縣)知州、興元(今陜西漢中)知府、洋州(今陜西洋縣)知州、判登聞鼓院事等職務。元豐二年(1079),在去湖州赴任途中病逝。
涪翁 [漢] 中醫(yī)針灸鼻祖
涪翁,西漢末、東漢初涪縣(今綿陽市區(qū))人。其真實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詳。據(jù)《后漢書·郭玉傳》記載,當時涪江邊上有一位老人,人們不知他叫什么名字,因他在涪江上打漁為生,人們稱他為涪翁。涪翁為人治病不取報酬,見有病人就用石針為其診治,即刻便能治愈。他曾傳下了有關針灸方面的《針經(jīng)》、《診脈法》等著作,并把醫(yī)術傳給了弟子程高,程高又傳給了弟子郭玉。后來郭玉成為東漢時期的一代名醫(yī)。1993年,在綿陽市永興雙包山大型西漢木槨墓0土了我國最早的人體經(jīng)絡漆雕模型。模型為裸體男性,長28.1厘米,比例協(xié)調(diào),體表遍黑漆,分布著數(shù)道紅色漆線條。
孫桐生 [清] (1824~1904)
孫桐生(1824—1904),四川綿陽人,字小峰(亦作筱峰)。幼時聰慧好學,讀書能一目數(shù)行,一覽不忘。咸豐二年(1852)高中進士,咸豐皇帝欽點他為翰林院庶吉士。歷道光、咸豐、同治、光緒四朝。初為官,吏部選授他為湖南安仁縣令,適逢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激戰(zhàn)湖南、湖北,他在上任途中被迫放棄履任。后委派到湖南酃縣暫代縣令,又輾轉湖南安福縣、桃源縣、永州、郴州等地為官。在酃縣暫代縣令時,為抵御太平軍滋擾,孫桐生上任伊始,就在縣城訓練了五百名壯丁守城,又在各鄉(xiāng)鎮(zhèn)挨家挨戶派款抽丁,集中訓練,自己也捐出俸銀以彌補經(jīng)費不足。
清了禪師 [宋] (1088~1151)
清了禪師(1088—1151),俗家姓雍,四川左綿人。襁褓時抱入圣果寺,一見佛像,喜動眉睫。北宋元符元年(1098),出家圣果寺,依清俊大師為小沙彌。崇寧五年(1106),登壇試講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,說理圓融,聽眾稱善。從此受戒得度,即往成都大慈寺學習天臺經(jīng)論,修持止觀法門。次年,經(jīng)湖北沔口、漢陽,直奔河南丹霞山,拜謁子淳禪師。得悟禪機后,出游五臺,之京師,浮汴直,抵長蘆,拜見祖照禪師。一語投契,被命為侍者。一年后分座,禪師稱病退閑,付衣而去,命清了繼席,學者如歸。其后祖照聞知清了原系丹霞子淳法嗣,命左右扯去袈裟,清了預于袖內(nèi)藏布袈裟,搭起示眾云。
景鸞 [漢] 東漢經(jīng)學家
景鸞,字漢伯,東漢時期梓潼縣人。年輕的時候,曾求師于廣漢經(jīng)學家郝伯宗,又與蜀郡任叔本、潁川李仲、渤海孟元叔等人一起游學四方。景鸞精通五經(jīng),知識廣博,對《齊詩》和《施氏易》最有研究。漢代時,經(jīng)學已與讖緯、占驗之術結合,于是他兼習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與圖緯之學。景鸞一生著述頗多,計有《易說》、《齊師解》、《河洛交集》、《禮略》、《興道》、《月令章句》等,共五十余萬字。景鸞一生淡泊名利,州、郡地方官曾任命他為功曹,舉薦他為孝廉,又征召他為有道博士,他都未接受。但他多次上 書,陳言時政,向皇帝上奏救災之策。景鸞生活節(jié)儉有度,還告誡子孫在他死后不要鋪張。
金獻民 [明]
金獻民,字舜舉,明代綿州 (今綿陽市)人,生卒不詳,明成化二十年(1484)進士。在明憲宗、孝宗、武宗、世宗四朝為官,歷任行人、御史、天津副使、湖廣按察使、貴州按察使、南京刑部尚書、左都御史、刑部尚書、兵部尚書等職務。明孝宗弘治初年任御史,巡察云南、順天府(今北京),以秉公執(zhí)法,風紀嚴肅而著稱。明武宗正德年間,宦官劉瑾亂政,金獻民三次被誣遭貶,直到劉瑾被誅后,他才復起。明世宗時,金獻民擔任過左都御史、刑部尚書、兵部尚書等要職,其性格伉直,時常向世宗諫言。金獻民諫言世宗下詔要求邊境各鎮(zhèn)加強邊防,嚴肅軍紀,以備戰(zhàn)事。又懇請世宗招賢納諫,停止大興土木。
姚希得 [宋] (?~1269)
姚希得 [生卒]?-1269 [籍貫]潼川府(治今三臺縣)人 [朝代] 宋朝 [主要著作]<續(xù)宋名臣言行錄>,<奏稿>,<橘州文集> [小傳]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(1223)進士。授小溪縣主簿。改知蒲江縣。再改通判太平州、福州。居官抑強扶弱,政聲著聞。理宗初立,召為國子監(jiān)丞。遷太府寺丞。擢著作郎。復除秘書少監(jiān)。入對,言君子小人之辨,至為詳審。未幾,遷宗正少卿,兼國史院編修、實錄院檢討,尋以論罷。后知慶元府,為沿海制置使,廣募水軍,造戰(zhàn)艦,蓄糧食。復為沿江制置使、知建康府、江東安撫使,兼行宮留守,慰勞士卒,發(fā)廩賑饑,盡心國事、忠勤不怠。
釋海燈 (1902~1989)
釋海燈(1902-1989),生于四川江油,俗姓范,名靖鶴,字劍英,又名無病,號無病道人,法號:海燈。中國當代的傳奇人物、著名詩人、武術家、禪宗上師。接智光老法師傳臨濟正宗法。接虛云老和尚傳溈仰宗法脈,賜法名 “宣明”。 海燈是禪宗溈仰宗第九代祖師宣明。 先后任七曲山大廟住持、云居山真如禪寺住持,蘇州吳縣石公寺住持、觀霧山極樂寺住持等。第六、七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中國佛教協(xié)會理事。 出版有《少林氣功精要》《少林云水詩集》《寶光寺雜詠十首》受到廣大愛好者的樂捧。 海燈法師以武術而聞名,為一代宗師。 1989年1月10日亥時因癌癥在成都圓寂,終年八十六歲。
蒙文通 著名的史學家,上古史專家 (1894~1968)
蒙文通先生(1894--1968),名爾達,字文通,四川省鹽亭縣石牛廟鄉(xiāng)人。我國現(xiàn)代杰出的歷史學家。從二十年代起即執(zhí)教于成都大學、成都師范大學、成都國學院、中央大學、河南大學、北京大學、河北女子師范學院,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圖書館館長兼華西大學、四川大學教授。建國后,任華西大學、四川大學教授,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員、學術委員,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、市政協(xié)委員、中國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員。 蒙文通先生在中國古代史及古代學術文化研究領域中,辛勤耕耘了一生,造詣很深,成就甚高。蒙文通先生佛學造詣也很高,據(jù)云是朱德老師能海上師的繼承人之一。
4. 安岳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電話
安岳縣,隸屬四川省資陽市,位于四川盆地中部,成渝經(jīng)濟區(qū)腹心和成都、重慶的直線中點,譽“成渝之心”;[1]地跨東經(jīng)104°56′51″~105°45′14″,北緯29°40′32″~30°18′53″之間。東鄰重慶市潼南區(qū),東南靠重慶市大足區(qū);南接重慶市榮昌區(qū)和內(nèi)江市東興區(qū),西南接內(nèi)江市東興區(qū);西倚內(nèi)江市資中縣,西北連樂至縣、遂寧市安居區(qū),安岳縣不屬于大成都范圍。
5. 安岳縣旅游局局長
安岳縣好玩的地方有:
1、臥佛院
臥佛院位于安岳縣八廟鄉(xiāng)臥佛溝。距安岳縣縣城北40公里,八廟鄉(xiāng)場鎮(zhèn)5公里;臥佛院在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米的崖壁上,其造像區(qū)長達865米,龕窟142個。有石刻造像1613尊,石刻佛經(jīng)15窟。
2、毗盧洞
毗盧洞位于安岳縣城東南的石羊鎮(zhèn)赤云片區(qū)油坪村塔子山上,距縣城45公里。是毗盧洞、幽居洞、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,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,碑刻題記32處。
3、圓覺洞
圓覺洞位于安岳縣岳陽鎮(zhèn)金花村云居山上,距縣城東南1公里,始于唐代,盛于五代、北宋,因有北宋時期開鑿石洞雕刻十二圓覺而得名,是集石刻文化、自然景觀、科普教育、游客接待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旅游區(qū)。
4、千佛寨
千佛寨位于安岳縣城西北2.5公里的大云山上,因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巖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。唐代名“棲巖寺”,清代康熙年間更名“千佛寺”。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,千百年滄桑,幾經(jīng)興廢,至1974年,一精神病患者又將僅存的大雄寶殿付之一炬。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幾千尊造像,故群眾又稱它為千佛寨。
5、華嚴洞
華嚴洞,因內(nèi)刻“華嚴三圣”而得名。洞高6.2米,寬11.1米,深11.3米,窟正面呈矩形。華嚴洞造像,以密宗為主,是釋、道、儒同窟造像,題材達39種。是北宋石刻藝術精品,是安岳石刻旅游區(qū)造像窟中最大的、保存較完好的洞窟。
6、茗山寺
茗山寺,又名虎頭寺,該寺位于安岳縣頂新鄉(xiāng)民樂村的虎頭山巔,距安岳縣城60公里,因“唐道佛骨禪宗更播于名山”造寺得名,該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間而盛于北宋。是集石刻文化、登山觀景、求知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(qū)。
7、木門寺
木門寺位于安岳縣石鼓鄉(xiāng)木門村清泉山麓,距安岳縣城北20公里,八廟鄉(xiāng)臥佛院4公里。始建于明洪熙元年(1425),是集古建筑景區(qū)和自然風景為一體的旅游區(qū)。
8、玄妙觀
玄妙觀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鴛大鎮(zhèn)白羊山麓,距安岳縣城20公里,鴛大鎮(zhèn)5公里。玄妙觀開創(chuàng)于唐代,玄妙觀是中國道教造像勝地,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狀的平頂巨石周圍,前后各長約10米,左右長約6米,高約5米,頂平。四面立壁鑿為造像龕、大小龕窟達79個,石刻造像1293尊,全為唐代的精美雕刻。
9、孔雀洞
孔雀洞位于安岳縣雙龍街鄉(xiāng)孔雀村孔雀寺巖壁間,與茗山寺景區(qū)相鄰,距縣城60公里。明代隆慶四年(公元1750年)僧崇智在此建寺。因先人刻有孔雀明王,故命名為孔雀寺。其洞依巖而鑿,高4.7米,寬4.3米,進深2.7米。
6. 安岳縣領導班子簡歷
張韜
著名央視主持人、2021年主持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
年齡:33歲
中共黨員
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(yè)研究生
文學碩士
2017年9月起進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工作,現(xiàn)任CCTV-4《中國新聞》主持人,目前主要負責凌晨03:00—04:00的新聞直播工作。在中文國際頻道的《傳奇中國節(jié)》、《壯闊東方潮·奮進新時代》等重大特別報道中擔任外景記者。同時參與主持總臺其他頻道的文藝類節(jié)目,如《唱響新時代—走進廣東乳源、博羅》等。以優(yōu)異的專業(yè)表現(xiàn)、健康向上的形象得到頻道領導和各合作方的好評。
在進入央視服務前,自2010年至2017年擔任重慶衛(wèi)視主持人,曾先后獲得重慶廣播電視集團(總臺)最佳主持新人、2015.2016年度重慶廣播電視集團(總臺)優(yōu)秀節(jié)目主持人、優(yōu)秀員工等榮譽。
7. 安岳縣旅游局電話號碼
2023年1月14日—3月28日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寶森檸檬旅游區(qū)開展了3000米長的主題燈會,配套天空之傘網(wǎng)紅長廊,北極光秀,篝火晚會等!